2023極端事件地質紀錄研討會
發佈日期 : 2023-02-16
資料來源 : 地球科學研究推動中心
瀏覽人次:466
活動日期 | 112年3月2-3日(四-五) |
---|---|
活動地點 | 臺大思亮館國際會議廳、臺大海洋研究所、臺大地質科學系 |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台大地質系研究所 |
協辦單位 | 教育部臺奧學研基金、國科會地球科學研究推動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國立台灣大學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海洋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永續地球尖端科學研究中心 |
參與對象 | 全國各研究學者 |
聯絡窗口 | 黃致展博士 (電子信箱:stevenjjhuang@ntu.edu.tw;huang.jyhjaan@gmail.com、電話:02-33661385)、張瑜峻博士 (電子信箱:c44971148@gmail.com) |
「極端事件」通常用於描述影響巨大、無法預料的自然事件,因其在多重時間和空間尺度上對人類社會和環境所帶來的衝擊和風險,已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議題。此一議題的範圍不僅止於對進行中之「危機」的了解,地質紀錄中的「事件」則提供另一個鑑往知來的面向。臺灣因其地體構造位置,受地震、山崩、洪水、海嘯活動威脅甚鉅,為全球受多重自然災害潛在影響最重大的地區之一。臺灣學界於2013年與法國地球科學界首次舉行了EAGER Workshop(Extreme events Archived in GEological Records),並促成了2018年的臺法「希望(EAGER)」航次並成功利用法籍研船瑪麗安‧杜帆妮號(R/V Marion Dufresne)配置的巨型岩心系統,於臺灣東部與西南外海順利採集23站長岩心進行古極端事件、古海洋與古氣候研究。此一航次的成功亦吸引各國對臺灣相關研究的重視,透過彼此的交流合作以截長補短,以從災害風險、環境脆弱性和影響等角度,全面思考極端事件的相關研究。
EAGER 2023會議奠基於過往計畫與EAGER 2020會議之成果,並借鏡國際海洋發現計畫386航次日本海溝古地震學 (IODP 386 Japan Trench Paleoseismology) 的經驗,再度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就極端地質災害事件相關議題進行探討。冀望此一整合平台能供跨國學者交流經驗與技術並持續拓展後續合作可能,以提升我們對極端事件於源匯系統中引發之人地衝擊的理解,為人與環境的永續發展提供必要線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