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側邊選單開關

常見問答

:::

山崩如何調查?

山崩調查的目的在協助提供最有效而經濟的防治規劃資料,亦即山崩調查結果可瞭解”在何處,以何種工程,可得何許成果”。 山崩調查,依先後次序,一般可分為現況調查與機制調查。現況調查係就地質與地形條件所推測之地滑區,進行各種地滑的地表現象或徵兆等調查,推測地滑機制,並規劃緊急對策方案。故一般現況調查包括其滑動範圍、滑動方向、滑動量等。於野外踏勘(現地勘查)階段之地質調查,係根據地形圖、地質圖及航空照片等判釋結果,赴野外實地調查山崩地形特性,及岩性、地層、構造等地質特性,以瞭解山崩之範圍、形態及滑動方向等,並予以分區。
機制調查是針對地滑區內各滑動體的地質、滑動面深度.滑動型態、規模、及水文等進行三度空間的調查。雖然地滑的機制相當複雜,但是為了要瞭解引發地滑的地下水動態、地下地質、風化及變質的情形、滑動面深度、以及斜坡穩定分析所需之土壤力學參數等。因此對於決定防治工程的種類輿方法而言,機制調查是一個極重要的工作,且其調查的精確度可左右地滑防治工程的成功與否。機制調查項目大致有地球物理探測、鑽探、滑動面調查、地下水調查、土質特性調查等。
山崩的特性多因其類型而異,故調查方法亦應隨地滑類型而組合較有效方式進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