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側邊選單開關

政策計畫

:::

施政目標

地質調查研究為國家經濟建設之基本要務,本所致力於建立與整合全國地質資訊,加強地質資料供應,以因應環境變遷及國土永續發展,滿足政府機關與人民對國土開發、自然災害防治及生活安全等地質環境資料之需求。

本所依據行政院112年施政方針,配合中程施政計畫及核定預算額度,並針對當前社經情勢變化及本所未來發展需要,建立高科技水準地質調查及有效執行地質法的地質團隊,編定112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與重點如次:

1. 推動國土地質調查,促進國土合理利用:

(1)區域地質調查:已出版基本地質圖資更新,持續高山區之地質調查,完善全國基本地質圖資,提供工程建設及經建發展所需之土地資訊。

(2)地質法及地質敏感區:進行全國地質敏感區劃定及檢討;辦理地質法相關疑義解釋及專業諮詢,改善地質專業審查機制;辦理地質法實務相關教育訓練,培養中央與地方地質法執行人力,落實地質法推動。

(3)地下水保育暨地層下陷防治:提高目標地區水文地質解析度,完成三維水文地質模型;評估地下水補注潛勢地區補注區位及方法,提供補注設施規劃設計參據。

2.推動地質資源調查,奠立自主開發基礎:

(1)臺灣東北部礦產地質調查:在棉花嶼及彭佳嶼附近海域,進行海域之地質構造、火成活動、熱液換質作用與礦化特性調查,評估礦產種類與資源潛能。

(2)地下水補注區調查與水資源評估:調查濁水溪流域沖積平原北岸、八卦臺地之水文地質及邊界特性,評估地下水流場分布及開發潛能,繪編水文地質圖幅與建置水文地質資料庫,作為水資源永續發展之規劃依據。

(3)地熱地質探查技術與資訊整合:擴增大屯山鑽探深度,並比對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探查資料,更新地熱地質概念模型,同時由深部岩樣分析探求黏土蓋層、火成岩與沉積岩界面,並評估地下熱液地球化學特性。

(4)擴大地下再生能源潛力場域深層鑽探與資源確認:針對北部及東部地區進行鑽探井及地球物理調查,並發展深層地質探勘科技,以評估多區域深層熱能潛能,同時研擬深層再生能源發展路徑。

(5)離岸風場海域地質調查及地質環境資訊服務: 在澎湖周邊海域(部分在彰濱海域),進行斷層、流體煙囪、沉積地層及海床底質特性之區域地質及精密地質調查,評估影響風機基礎安全控因,並彙集各項環境限制條件(例如生態、油氣管、航道等),建置環境感知系統暨協作平台。

3.推動地質災害調查,提供防減災決策資訊:

(1)山崩潛勢調查與觀測:加強潛在大規模崩塌及山崩地質災害調查分析與觀測,評估地質致災因素,落實危險坡地聚落的地質災害防減災,提供山崩地質雲端資訊服務。

(2)土壤液化潛勢調查與公開:辦理都會區地下地質調查與災害潛勢評估、土壤液化試驗與評估土壤液化發生機率及建立三維地層與地下水文資料庫,支援國家防災政策研擬。

(3)活動斷層調查及觀測:持續進行活動斷層補充調查與劃定地質敏感區;利用大地測量與數值模擬進行斷層活動性分析,彙整各項斷層參數及評估斷層活動潛勢,提供地震防減災規劃。

(4)火山活動觀測及災害潛勢評估:持續火山活動觀測工作,進行火山災害致災因子調查分析,建置相關災害潛勢圖資;公開與更新火山活動觀測資料平台,推動火山防災教育基本觀念。

(5)土壤液化圖資創新與防治技術計畫:整合土壤液化調查與風險評估計畫全國各縣市政府執行鑽探調查成果,並進行更新土壤液化潛勢圖資、評估發生之機率、建立三維地層資料庫,提供防減災參考。

4. 推動地質資訊供應平台,提升服務品質:

(1)地質資訊數位供應服務:持續蒐集全國地質調查報告書圖文件;導入雲端及區塊鏈驗證技術,優化地質資料提交服務;運用創新資通訊技術,發展智慧化資料檢核機制;遵循開放式資料技術標準,擴大地質資料供應與加值應用。

(2)地質知識關鍵資源建構:強化實體及數位地質資料的典藏與展示機制,同時開發地質賞析路線,並倡議地質生活圈,拓展地質知識漂及地質旅遊,促進地質融入經建與民生發展。